《康治本傷寒論》序
余平生喜聚古圓方書苟同有. 王者必求而觀焉性年越沒人. 其示影康治年間口3. 噻傷寒論一卷阖数由不能. 公. 积学问其原本則云歲同鄉某處
刻《康治本傷寒論》敘述
《康治本傷寒論》條文
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4、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桂芍草薑棗
5、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6、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7、太陽病,發口,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8、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9、服桂枝湯,或下之後,仍頭項強痛,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口,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白朮茯苓湯主之。
10、服桂枝湯,不汗出候,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人蓡湯主之。
11、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服桂枝湯。得之便厥,咽中乾,煩躁,吐逆者,
與甘草乾薑湯,以復其陽。
若厥癒者,與芍藥甘草湯,以其腳伸;
若胃氣不和,譫語者,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四逆湯主之。
———————————————————————————————————————————————
12、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
13、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14、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15、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16、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青龍湯主之。
17、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青龍湯發之。
18、發汗,若下之後,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脈沉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
19、發汗後,汗出而喘,無大熱者,麻黃甘草杏仁石膏湯主之。
20、發汗後,臍下悸,欲作奔豚者,茯口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21、發汗,若下之後,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者,茯苓桂枝甘草白朮湯主之。
22、發汗,若下之後,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
23、發汗,若下之後,反惡寒者,虛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但熱者,實也,與調胃承氣湯。
24、發汗,若下之後,虛煩不得眠。若實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 梔子豉湯主之。
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
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25、太陽病發汗,汗出後,其人仍發熱,
心下悸,頭眩,身瞤動,
振振欲擗地,脈沉緊者,真武湯主之。
26.傷寒中風,往來寒熱,胸肋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
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
或腹中痛,
或肋下痞鞭,
或心下悸、小便不利,
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27、傷寒,身熱惡寒,頸項強,肋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28、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於建中湯。不癒者,小柴胡湯主之。
29、傷寒,心中悸而煩者,建中湯主之。
30、太陽病,反二三下之,後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者,大柴胡湯主之。
31、太陽病,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但少腹急結者,與桃仁承氣湯。
———————————————————————
32、傷寒,結胸熱實,脈沉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陷胸湯主之。
33、太陽病,發汗而復下之後,舌上燥,渴,日晡所有潮熱,從心下至小腹鞭滿痛,不可近者,陷胸湯主之。
34、傷寒,發汗而復下之後,胸肋滿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
35、太陽病,發汗而復下之後,心下滿鞭痛者,為結胸。但滿而不痛者,為痞,半夏瀉心湯主之。
36、太陽中風,下利嘔逆,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鞭滿,引肋下痛,
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表解,裡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37、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鞭,幹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
38、傷寒中風,煩二三下之後,其人下利日數十行,
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鞭滿,乾嘔,心煩不得安者,甘草瀉心湯主之。
39、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
40、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黃芩湯主之;
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41、傷寒脈浮滑,表有熱,裡有寒,白虎湯主之
42、傷寒下後,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但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
43、傷寒無大熱,口煩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生湯主之。
——————————————————————————————————————
44、陽明之為病,胃實也。
45、陽明病,發熱汗出,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
46、陽明病,發熱,但頭汗出,渴,小便不利者,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
47、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
口不仁,面垢,遺尿,發汗譫語,下之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汗自出者,白虎湯主之。
48、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49、太陰只為病,腹滿而吐,自利也。
50、太陽病,腹滿而吐,是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者,桂枝加芍藥湯主之。
大實痛者,桂枝加芍藥大黃湯主之。
———————————————————–
51、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寤也。
52、少陰病,心中煩,不得眠者,黃連阿膠湯主之。
53、少陰病,口中和,其背惡寒者,附子湯主之。
54、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55、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56、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57、少陰病,咽痛者,甘草湯主之
58、少陰病,下利者,白通湯主之
59、少陰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 或咳,或小便利,或不下利,嘔者,真武湯主之。
60、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
手足厥逆,脈微欲厥,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
通脈四逆湯主之。
61、少陰病,下利,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62、少陰病,脈沉者,宜四逆湯。
63、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痛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下之利不止。
64、發汗,若下之,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
65、傷寒,脈滑,厥者,裡有熱,白虎湯主之
方劑目錄
桂枝湯
桂枝湯
桂枝加葛根湯
桂枝加附子湯
桂枝去芍藥湯
桂枝去桂枝加白術茯苓湯
白虎加人菠湯
甘草乾薑湯
芍藥甘草湯
調胃承氣湯
四逆湯
葛根湯
葛根湯
葛根加半夏湯
麻黃湯
青龍湯
青龍湯
乾薑附子湯
麻黃甘草杏仁石膏湯
茯口桂枝甘草大棗湯
茯苓桂枝甘草白術湯
茯苓四逆湯
芍藥甘草附子湯
調胃承氣湯
梔子豉湯
梔子甘草豉湯
梔子生薑豉湯
真武湯
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
建中湯
小柴胡湯
建中湯
大柴胡湯
桃仁承氣湯
陷胸湯
陷胸湯
柴胡桂枝乾薑湯
半夏瀉心湯
十棗湯
生薑瀉心湯
甘草瀉心湯
黃連湯
黃芩湯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白虎湯
白虎加人參
白虎加人參湯
大承氣湯
茵陳蒿湯
白虎湯
桂枝加芍藥湯
桂枝加芍藥大黃湯
黃連阿膠湯
附子湯
附子湯
桃花湯
吳茱萸湯
甘草湯
白通湯
真武湯
通脈四逆湯
豬苓湯
四逆湯
梔子豉湯